鄉村振興,產業是基礎。近年來,我市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著力點,聚焦鎮村產業發展,以黨建引領,整合優勢資源,上項目促振興,實現抱團發展,加快繪就富美鄉村新畫卷。
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。李家疃村在2016年以前還是南黃鎮的一個薄弱村,負債曾一度達到30多萬元,如今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5萬元,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。李家疃村的華麗轉身,離不開黨建引領這一關鍵引擎。這幾年,李家疃村通過黨組織領辦的越昊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,引導村民參與到大棚蔬菜、大田糧食種植等產業發展中,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。南黃鎮李家疃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于梓言說:“咱村的村民現在通過蔬菜大棚種植、土地流轉、產業基地打工,每年每戶能夠收入5到6萬塊錢?!?/p>
為持續放大合作社的帶動效應,這幾年,合作社與南黃富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“聯姻”,合作社負責流轉土地,富昌農業提供產、供、銷一條龍服務,雙方共同打造共富產業聯合體,建設了種養結合產業基地,以分紅的形式,實現責任共擔、利益共享。
李家疃村的這種發展模式,在南黃鎮不是個例。近年來,南黃鎮依托循環農業樣板片區建設,大力推廣“政府+企業+新型經營主體+市場”的抱團式全鏈條發展模式,通過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,有效整合區域資源,實現優勢互補、資源共享、發展共謀,打通了經營主體間的合作渠道、農業產業鏈的堵點斷點、銷售市場的關鍵節點,促成帶動力強的農業項目扎根農村,持續做活“土地”文章。目前,全鎮土地規?;洜I面積超過15000畝,形成了產業升級、企業發展、富民強村的多贏局面,全面助推鄉村振興。
近年來,我市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入社村民6.5萬多人,發展產業經營項目490多個。依托黨組織領辦合作社,如今,我市積極推進共富黨建聯盟建設,打破“就村抓村”的路徑依賴,引導村莊組織聯建、產業聯促、資源聯享,推動實現群體共富、區域共富。